资源分享
联系方式
手机:18758938286 (杜老师)
地址:东阳亭塘中街40号
手机:18066225121(李老师)
地址:义乌市城店路215号2楼
手机:13819965090 (胡老师)
地址:商城大道90号后门上二楼
邮箱:3396452112@qq.com
义乌市龙竹林思维培训部有限公司

感觉统合About Us

首页 >感觉统合

无语言儿童训练:五步助力开启语言之门
发布时间:2025-11-12 浏览:1次

无语言儿童语言能力培养需循序渐进,家长需以耐心和爱心为基础,按科学步骤引导。以下从五个核心训练阶段,分享具体实施方法,助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训练。

一、培养情感交流:筑牢学习根基

情感交流是语言训练的起点,也是后续所有训练的基础。只有孩子感受到爱与信任,才会主动参与互动,为语言学习埋下种子。

从兴趣切入互动:观察并记录孩子喜欢的玩具、动作或声音,如积木、毛绒玩具等。在孩子专注玩耍时,安静加入,不打断玩法。孩子有积极行为(如堆叠积木成功)时,用夸张真诚的情绪回应,如哇!宝宝积木堆好高!;孩子分享玩具时,及时接过后邀请共同玩耍,并用鼓励性语言强化互动。

少说教多陪伴:避免因孩子不说话而焦虑,不频繁追问这是什么。用眼神、动作传递爱意,如孩子累时轻摸头发、拥抱,轻声沟通。当孩子用微笑、拥抱或指物回应时,需认可这种进步,为后续训练铺垫。

二、模仿训练:建立跟做意识

当孩子能建立基础情感连接,且具备短暂目光接触(2-3秒)、5分钟左右专注力时,可启动模仿训练,帮助孩子理解动作与指令的关联。

粗大动作模仿:从拍手、跺脚、挥手等简单动作开始。家长面对孩子缓慢做动作,同时温和引导,如宝宝和妈妈一起拍手。孩子无反应时,可轻握其手辅助完成,边做边鼓励。重复几次后,尝试让孩子主动模仿。

身体部位触摸模仿:先指自己的鼻子说这是妈妈的鼻子,再拉孩子的手触摸家长和孩子自己的鼻子,同步重复这是宝宝的鼻子。孩子掌握后,可扩展到耳朵、眼睛等部位,每次仅学1-2个,避免负担。

物件使用模仿:结合孩子喜欢的玩具,如玩小汽车时,家长推动汽车并说小汽车跑啦,嘀嘀嘀,再将玩具递给孩子,用眼神鼓励模仿。孩子无动作时,可握其手辅助,全程循序渐进,及时表扬。

三、听简单指令:提升理解与配合度

孩子熟练完成模仿训练后,可进入听指令训练,这是从“被动模仿”到“主动执行”的关键过渡,能提升注意力、语言理解与身体协调能力。

选择简单指令:指令要贴近生活,如“过来”“坐下”“把玩具给我”,便于孩子结合场景理解含义。

先示范再引导:练习“过来”时,家长蹲在1-2米外,张开双臂说“宝宝过来,妈妈抱抱”。孩子无反应则轻拉其手到身边,拥抱并表扬。重复3-4次后,尝试仅用语言指令引导,孩子完成后给予奖励(如贴纸、少量零食)。练习“坐下”时,先自己示范,再辅助孩子完成,逐步过渡到让孩子主动执行。

注意训练要点:一次只说一个指令,避免“过来捡玩具再坐下”这类复杂表述;语言需简洁,不用“你能不能过来,妈妈有好东西”,直接说“宝宝过来”即可。孩子熟练后,可逐步增加难度,如“把红色积木给妈妈”。

四、模仿嘴部动作:为发音打基础

无语言儿童多存在口腔肌肉协调性不足的问题,需先通过嘴部动作训练,锻炼口腔肌肉控制能力,为发音做准备。

呼吸练习:以趣味游戏开展,如“吹彩色纸片”,将纸片放在桌上,家长示范吹气让纸片飘起,引导孩子模仿,可让孩子先感受家长吹气力度;“吹倒积木”,堆3-4块积木,示范吹倒后鼓励孩子尝试;“用吸管吹气泡”,在杯子装半杯水,示范吹气泡,引导孩子含吸管尝试,全程看护避免呛水;“吹灭蜡烛”需注意安全,用小型蜡烛,保持30厘米距离,孩子怕火可改用LED灯模拟。

口腔动作模仿:引导孩子模仿噘嘴、咧嘴笑、伸舌头、舌头左右移动等动作。家长面对孩子缓慢做动作,边做边说“宝宝学妈妈噘嘴,变小鸭”。孩子无反应时,可用干净手指辅助其做出动作,感受口腔运动。训练无需固定时间,间隙进行即可,每次3-5分钟。

五、口型和发音训练:引导说出首个词

孩子熟练模仿嘴部动作后,可进入发音训练,需结合年龄调整重点,在自然场景中引导,避免机械训练。

年龄偏小儿童(2-3岁):侧重自然场景发音练习,如喂奶时发“啊——”,引导张嘴;穿衣服时说“抬抬手,‘抬——’”;玩球时边拍边说“‘拍——拍——’”。孩子无意识发出“啊”“哦”时,及时重复并引导模仿简单单音(如“爸”“妈”),不强迫孩子发音,以多听为主。

年龄偏大儿童(4岁以上):先练口型模仿,从“爸”“妈”等单音开始,家长示范时指着嘴巴,说“发‘爸’要先闭嘴再张嘴”。孩子口型不对则用手指轻轻调整,再引导发音。孩子仅能做口型时,鼓励其小声尝试,逐步提高音量。

进阶发音引导:孩子能发出单音后,引导仿说叠词(如“爸爸”“妈妈”),再过渡到简单单词(如看到苹果时说“这是苹果,‘苹——果——’”)。不纠正错误发音,如孩子说“苹果”,则笑着重复“我们一起说‘苹果’”。需结合具体事物和场景教学,让孩子在接触物品时学习,加深理解与记忆。

发音训练是长期过程,家长需保持耐心,关注孩子每天的微小进步,如多会一个单音、能仿说叠词,在轻松氛围中助力孩子开启语言之旅。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户服务热线

18066225121(李老师)

18758938286 (杜老师)

13819965090 (胡老师)

18558428310(小雪老师)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