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About Us
首页 >感觉统合孩子出现自我刺激行为,家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3-04-27 浏览:4087次
自我刺激行为是孤独症儿童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行为,孩子会试图以各种机械性行为,引导身体不断地、反复不停的节律动作,以补充或替代心理或生理活动的不足。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可能发生。
自我刺激根据不同部位可以分为:
头部自我刺激:敲头、打头、抓头发、摇头等;
脸部自我刺激:盯视、痴笑、玩弄舌头、磨牙等;
手部自我刺激:将手放在眼前晃动、将手指做成不同的形状、抠手指、捻衣服或其他物品等;
身体自我刺激:身体向不同方向摆动、旋转、不停跳动/跑动等;
其他的自我刺激:尖叫、闻自己或他人的身体气味、用眼角看、长时间盯着风扇等旋转的物体、发呆等。
自我刺激行为的3个功能
1、引人注意
由于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社交技能缺乏,常常无法用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会采用自我刺激行为代替语言沟通来获得他人关注,如妈妈在厨房做家务,孩子通过敲头的行为来获得家长的关注。
2、逃避
通过自我刺激行为达到逃避活动的目的,常出现在功课训练或是其他儿童不喜欢的活动时。
3、感官刺激
有研究指出孤独症儿童存在感觉统合障碍,由于大脑接受到的感觉输入异常,导致行为输出异常,异常的行为引起儿童感官上的刺激,起到自我强化的作用,从而形成刻板重复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
应该怎样处理
孩子的这种问题行为呢?
(一)、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活动程序
自我刺激行为虽然与外界环境刺激无关,但与孩子训练时间、活动内容等有密切关系。
当孩子没有事情可做而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或结构化的活动日程太少时,便会增加自我刺激行为。
因此,制定一个忙碌的、结构化的活动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孩子在家时,家长可以给他安排些整理家务、自我照顾方面的活动;平时,可让孩子参与一些趣味性游乐活动,学习适当的社会规范行为和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购物,游泳,滑冰,打保龄球等等)。
所有时间和活动安排要顾及孩子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
如果活动太多或活动本身太困难,同样会导致孩子自我刺激来逃避任务等等。
因此,必须适当安排休息时间和低起点小步子的活动。在孩子出现自我刺激前适时安排休息或间插其它兴趣活动。
(二)指导孩子抗拒自我刺激
当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比较严重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时,大人要学会指导孩子用另一行为代替和抗拒自我刺激。
例如:
对玩舌头的孩子,让他张开嘴巴;
对咬手指的孩子,让他把手指张开放在桌上(或膝盖上)。
注意使用频率和使用后的行为观察和补充练习,以防孩子造成新的固执行为。
如让孩子将手放在桌上适当时间后,应适量给一些手工活动作为补充练习。
(三)奖励良好行为
有的孩子是想利用自我刺激来逃避训练功课或其它活动。这种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能合作时给予奖励,同时必须告诉他为什么会得到奖励。
最好是在孩子良好行为出现的同时提供特定的奖励。奖励办法应更多使用有形奖励,同时也可使用表扬、赞美等方式。
如果使用强化物,则需充分考虑强化的时间、形式和应强化的行为,切忌乱用。
自我刺激行为阻碍了儿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妨碍日常生活、学习,甚至有的自我刺激行为会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对孤独症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予以重视,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从而减少自我刺激行为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