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About Us
首页 >感觉统合家长警惕“粗暴”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26 浏览:215次
孩子调皮犯错,一开始我们都好好讲道理的,但孩子根本不听,一点都不懂事!有的会哭、闹、尖叫,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平复自己的心情,严重一些的会发脾气,甚至还会出现破坏物品、打人等攻击性的行为。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也会不由得怒从心起,从一开始的好言相劝发展到严厉批判甚至是恐吓、打骂,场面就更加混乱不受控制了......
今天主要从这3点来给大家做个关于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提升的知识和技巧分享:
情绪的产生和控制,究竟是受什么影响呢?
为什么批评责骂,不能让孩子认识错误、控制情绪呢?
如何合理沟通,提升孩子升情绪管理和表达能力?
01
<<搞清楚:情绪的由来+控制机制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部位都可以接收情绪,其中最为敏感的探测器就是“杏仁核”。
孩子得到了一个想要已久的玩具——开心
花费很长时间拼好的乐高不小心摔散架了——伤心
努力了很久却没有达成预期目标——消极沮丧
孩子第一次参加重要考试——紧张焦虑
喜怒哀乐等各式各样的情绪,会被大脑杏仁核接收,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可能保证每一天只发生令人愉快的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开心快乐。
但是杏仁核接收到这些情绪后,会把讯息传递到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中,前额叶皮质负责帮我们判断、评估、调节和决策。
比如:
花费很长时间拼好的乐高不小心摔散架了——(杏仁核)伤心——(前额叶皮质)不要紧,我可以重新拼一次,有了之前积累的经验,我一定能很快拼好!
孩子第一次参加重要考试——(杏仁核)紧张焦虑——(前额叶皮质)冷静下来,集中注意力查看试卷题目,抓紧时间完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科学锻炼大脑,前额叶皮质越强大,帮助孩子处理情绪、调整情绪、做出正确决策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更强大。
02
<<需注意:过度批评,当心孩子的情绪感知能力越来越低。
有研究表明,经常被父母批评的孩子,大脑对他人面部表情情绪信息的解读和感知能力较弱。
来自宾汉姆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经常被父母批评的孩子可能较少会注意他人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情绪信息。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经常被批评的孩子有更大的概率会患上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
为了了解父母的批评对孩子关注、处理他人面部表情所带来的影响,研究人员使用了名为晚正电位(late positive potential)的脑电情绪识别方式,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衡量人对情绪信息(比如高兴或悲伤的表情)的关注程度的指标。
[ 研究内容 ]
研究人员让一群孩子年龄为 7 到 11 岁的父母用五分钟的时间谈论自己的孩子,然后根据父母在言谈中所提及到对自己孩子的不同批评程度进行了编码。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测量了这些孩子在观看一系列显示不同情绪表情的图片时的大脑活动。
实验结果就是,与那些父母批评程度较低的孩子相比,被父母高度批评的孩子对面部表情情绪的关注较少。
<<需注意:对男孩,更要警惕“粗暴”教育
英国精神病理学家Baron-Cohen曾花了二十多年来研究男女大脑的差别,提出一个很棒的洞察观点,他说相对女孩而言,男孩“读脸”能力、语言表达较弱,这是导致他们好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单来说,男孩对于父母的期望、社会规则的理解,要比女孩弱,所以就更容易“挑战规则”或者“说不听”。
因此,我们管教男孩时更加需要避免简单粗暴,而是利用机会帮助他们认识情绪、发展语言:
为啥不能玩这个?因为这个很危险,妈妈会担心(情感的理解)
为啥不能玩这个?因为你打扰了他人(换位思考的能力)
看到孩子做作业扭个不停,主动问,你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语言表达需求)
就如前面提到的,男孩的情商和语言发展相对女孩天生弱,而管教过程也是在帮助男孩表达自己的需求,发展他们换位思考能力。
如果总是粗暴对待,男孩子很难正确理解父母的需求,加上语言表达的短板,只会在行为表现上越来越糟糕。
03
<<2点沟通小建议分享给爸妈
★ 交流时要用心,避开2个易犯的错误
① 因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总是向家长提问题的时候,家长很少有耐心听,经常会说“就是这个样子的,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行行行,我知道了,等会儿再说吧”。
② 对孩子的意见不够重视。
父母经常会习惯性的认为孩子的意见没有参考价值,欠缺全局考虑,所以当孩子提出意见时,家长常常会忽视,对孩子的一些意见缺少耐心,甚至吼骂。
长此以往,孩子也会更容易冲动,随意打断别人,行为任性。
★ 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孩子学习的保障,只有会听的孩子,才能高效的学习,才有机会获取更多正确的信息。
会倾听的孩子,更容易与伙伴进行良好互动,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家长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所在点,让他们畅所欲言、尽情表达。可以说错后进行引导和教育,但不能完全不让孩子说,强行把成人的观点压在孩子头上。
家长在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学会放下手上的事情,要集中注意力,仔细倾听、用心交流,那么孩子才会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换位理解和思考。